教拜赞美:“传统”、“现代”又要争?

某一主日,一老姊妹去教会礼拜,走到门口时忽听里面传出大声的音乐,犹如到了歌厅。她想是否走错门了,仔细一瞧,确是自己的教会。但怎会在圣台上见有一群年轻人在大声唱歌、舞蹈并以重金属乐器伴奏?老姊妹很郁闷:“我的教会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?”
    
其实,这个教会也没有什么别的,他们正在举行“敬拜赞美”!
    
这里说的“敬拜赞美”是狭义上的,一般是指教会在礼拜或聚会前有一定时间唱诗赞美,往往是有一个或几个肢体带领会众,用以较现代流行的音乐风格,以肢体语言(如拍手、律动、跳舞)及现代乐器(如电子合成器、吉他、爵士鼓等)以及音响器材相伴来歌颂敬拜或用音乐诗歌来互相造就。这是一种新的敬拜方式,与以往传统礼拜相比,其特点是:以流行短歌取代古典圣诗、以敬拜团替代唱诗班、以敬拜带领者替换诗班指挥、以现代乐器取代古典乐器、以类似舞台献演替代圣台礼仪、以拍手舞蹈替换安静默祷等等。
    
今日中国教会,尤其是沿海一带的教会,由于受到港台或北美等华人教会影响,教会举行“敬拜赞美”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可是,一些比较谨慎的教会和基督徒总还是不以为然!认为这太过“世俗”、没有一点让人“分别为圣”的感觉,甚至有个别人更为极端地斥之为“靡靡之音”。敬拜赞美诗歌在表达上确实日渐显出它的世俗化、表面化、表演化和情绪化倾向。但喜欢这种形式的信徒,尤其是中青年信徒,则反唇相讥,认为“传统未必都是正统”,传统敬拜似乎唱起来“字正腔圆”很正统的样子,但时间长了实在让人昏昏欲睡,索然无味!而现代活泼的敬拜才让我们有感动、有享受、有共鸣!
    
为此,有关“敬拜赞美”这个形式在教会里颇有争论,“现代”还是“传统”?反对还是支持?众说纷纭,似乎无人能一锤定音!
    
一、支持者的主要理由
    
1.各地的人依上帝赐给他们文化所表达的信仰应当都有其价值。应当允许各时期的人们有他们自己喜欢的信仰表达。音符是情感的翅膀,歌词是思想的表达。既然我们是向神来歌唱,就不能没有情感之表达。不同地方或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所不同,非洲人与亚洲人的表达就明显有差异。既然“敬拜赞美”是今日不少信徒喜欢的向主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,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坚守所谓的“传统”而拒绝改变。
 
2.不可否认,时下的“敬拜赞美”确实带来不少新的诗歌,其中不少源自《诗篇》。有的诗歌每每用“我”与“你”的关系来表达,以此在崇拜中来拉近神与人的距离,便于会众向上帝敞开心门,增强了敬拜的氛围。相对而言,教会中的传统诗歌,旋律比较简单并多次重复,却常常让人误以为沉闷没有情感;同时,圣诗里太多理性讲述,尽管文字典雅,却让人难以明白,往往唱完诗歌还来不及领会其中的涵义。
    
3.现在一些新创作的敬拜诗歌,包括短诗歌敬拜和个人灵修诗歌,采用熟悉的现代流行音乐旋律,容易让现代人投入和认同,其浅白的诗歌词句,也让大多数人特别是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国信徒一目了然。加上其丰富的情感表达,容易让时下身处各种压力的人们借着诗歌向上帝倾诉内心的感受,从而引发共鸣。
    
4.从圣经看,虽然圣经提醒人们来到神的殿当“谨慎脚步”,但圣经同时也时常提到要“击鼓跳舞赞美他”!谦恭敬畏的礼拜为人所追求,但这并不意味着热情奔放的敬拜就不为神所喜悦!
    
二、反对者的主要观点
    
1.基督教礼拜是崇拜独一真神,是一件应当“肃敬静默”的事(哈2:20)。但“敬拜赞美”内容浅薄,神学不健全,当其配上夸张的音响,让人感觉是在参加一声次音乐晚会,其娱乐自己的层面大大超过敬拜上帝,并且不断地祈求上帝为“我”服务,让我得福、赐我平安,时常只只沉浸于自我的满足和恍惚之中,而没有表达上帝在我们生活中发出的真理性挑战。太过强调安慰的感性词句,只是单单慰藉人心理的需要,虽容易产生共鸣,但对生命的改变和背十字架的信仰却是轻描淡述。
    
2.有些“敬拜赞美”诗歌,其风格过于模仿“世俗音乐”,有时歌虽不一样,但伴奏法却是一成不变。带领者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,大多都与歌词关系不大,有点让人感到是在做“有氧舞蹈”而已,这种“旁若无人”的跳舞赞美,很难想象这是在敬拜上帝。同时,不少带领敬拜赞美者,过度的演艺成分让整个礼拜缺少了些心灵和诚实。
    
3.多数“敬拜赞美”所用的歌词简单,重复累赘,让人不知所云。如有些歌:“我爱你”、“阿爸父”、“哈利路亚”等词要唱十来遍,疲劳轰炸,并且带敬拜者总会叫会众站着唱诗,一遍又一遍,有人好像很享受,但也有人觉得很难受,有点像“罚站、罚唱、罚听”!一些短诗诗词缺乏应有的属灵的深度,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些情感上的宣泄。在敬拜的时候,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,有些自我陶醉的味道。
    
4.不少认为“敬拜赞美”的方式很多人都喜欢,参加的人也多,容易让人受感而成为基督徒,可达到传福音的目的。可是,为了福音是否什么方法都可以用?这种实用主义思想如果正确,那么,摩西在米利巴以杖击打磐石而出水(民20:11),岂非也情有可原?教会不能一味顾念人的需要,在乎人的感受,而忘了我们唱诗赞美神是为了讨神的喜悦,让神得着应得的荣耀。教会不要为了吸引人而去迎合或满足大众,试图运用一些电子音乐或是演唱会式的敬拜赞美去吸引人。
 
5.传统礼拜的安排可能有赞美、感谢、认罪、宣扬、奉献、委身、联谊等阶段性进行的程序,圣诗或音乐配合这些阶段适时唱颂,可以表达每个时段信徒心声。但敬拜赞美所用诗歌的内容在神学课题上很有不足,大都集中于“赞美”一栏,令诗歌功能局限。忽略了祈祷、悔罪和互勉等带来的益处,让原本丰富意蕴的礼拜变得简单苍白。
 
6.不少人挑选“敬拜赞美”诗歌时,往往注意音乐的优美性多于歌词的神学性和造就性。但歌词内容全面与否,影响到信徒对整个基督教信仰的认识和诠释,有时胜过一次讲道。简短与内容单一的敬拜诗歌,久而久之,会让信徒得上一种严重的贫血和营养不良。
 
7.教会崇拜的音乐就当使用传统风格,并贯串于整个崇拜流程中。只有历代信徒的心血结晶才是高素质的经典圣乐作品。流行不等于经典,这些流行曲风的新作皆以“俗乐”为创作范本,且水准粗粝(cūlì ),音乐和歌词都很肤浅,用来敬拜神很不够格。
    
三、 几点反思
 
1.今天的“传统”可能是过去的“流行”,过去的“流行”就是今天的“传统”!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在坚持“传统”敬拜方式时去否定或反对尝试现代的敬拜方式。传统赞美敬拜诗歌既然是教会灵性宝库中的精品,自然不能在今天被时间封尘,而是要发扬光大,再次成为我们的灵性的喂养和帮助。对于这历代教会圣徒的丰富信仰经历,后世教会有责任透过教导来挖掘、维护和延续。
 
但无可否认的,一些“传统诗歌”确有需要寻找一些表达上的突破,甚至可以为这些歌词重谱新曲。“现代”与“传统”其实不必去争。“敬拜赞美”固然有其吸引人之处,不少近期的新创作诗歌也有很大的突破,无论是制作、编曲等专业水平都令人鼓舞。但“传统诗歌”仍有它经久不衰的魅力,谁都不能说《奇异恩典》这样的歌已经过时!
 
确实,“敬拜赞美”的诗歌在神学的履历和生命的经历上还待趋向成熟,同样,“传统诗歌”也在面对新的处境中需要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。但两者之间不至于产生非彼即此的排挤,反而应该可以有许多彼此学习、互相补充的空间。过分强调传统和现代的界线,只会导致教会分裂,失去对话空间。神在不同时代兴起不同音乐风格其实是一种祝福,而不同风格的融合则需要互相接纳和兼容。
    
2.“敬拜赞美”或是流行性的诗歌可能很有感性,让人快乐、感动、满足。但人还有理性的一面,一个人不能完全只有感情或完全只有理性,这两方面要互相平衡。如果“敬拜赞美”的教会过于感情化,缺乏理性,而传统敬拜又过于理性化,缺乏情感。这样两者都有不足,为了满足感情而牺牲理性,或为追求理性而硬要压制情感,这都是须要谨慎处理的。作为圣乐工作者总是力求更完美的技巧,要把基督信仰中的丰盛信息透过音乐呈现出来。倘若我们缺乏了丰富深度的内涵,必然导致虚空无力的感受,或真的成了“鸣的锣”!反之也然,我们纵然有丰富的灵性内涵,但在音乐表现上与现代人格格不入,难以血融于水,那么,这样的圣乐就算多么“正宗”,也只是曲高和寡了!
    
3.我们大可不必不加分析地反对“敬拜赞美”,但对圣乐神圣性的追求,即反对教会音乐“世俗化”倾向,则是义不容辞、不容置疑的。一些年轻人,平时喜欢在K歌房里大喊大叫,那样才叫爽嘛!他们信了主后,也把这种“K歌”习惯也带进了教会。又或许是一种喜新厌旧心理趋势,信徒普遍不太喜欢用传统圣诗,以为这可能已经用“旧”了,而应当向耶和华唱“新歌”。
 
于是乎,一些毫无乐理和文学基础的信徒便“热心创作”起来,说自己在“圣灵感动”下创作了许多歌,甚至有人借《西游记》中《趣经女儿国》的插曲曲调来填上教会的词来唱(《生死线上》),用《十五的月亮》改编《基督的恩光》,用《走进新时代》改编《走进恩典时代》等等,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,哪儿还有一点神圣可言?
 
拉玛•柏士曼在他的《音乐的再生》中写道:“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,当音乐家越世俗化,他的表演也越属肉体。”又说:“任何一个音乐团体,若一味崇拜或模仿世俗的音乐,就会使自己陷入一个极危险的状况。”
 
请记得上帝借着阿摩司先知说的话:“上主这样说:‘我讨厌你们的节期,受不了你们的盛会……我不喜欢你们那闹哄哄的歌声,也不爱听你们弹奏的琴声……”(摩5:21—24,现代中文译本)
 
阿摩司书5:21 “我厌恶(wu)你们的节期,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。  5:22 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,我却不悦纳,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。  5:23 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,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。  5:24 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,使公义如江河滔滔!”(和合本)
 
4.在传统的崇拜、礼仪和诗歌当中,难道没有“敬拜赞美”吗?其实也不是。很多优美的传统圣诗,如当我们高唱“圣哉、圣哉、圣哉,全能大主宰……”或是“颂赞主圣名,颂赞主圣名永不停……”的时候,我们没有敬拜赞美吗?当我们在圣餐的过程中,感谢耶稣代赎宏恩,难道我们没有敬拜赞美吗?当然不是!问题是当我们的崇拜生活变得形式化时,我们就没有了敬拜赞美。
 
因此,问题不在“传统”还是“现代”,老歌还是新歌,问题在于我们在这些歌唱中有没有出于心灵和诚实?“……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灵(spirit)和诚实(真理truth)拜他……”(约4:23)比较传统古老的诗歌绝大多数强调信仰教义真理,而现代音乐则绝大部分都十分强调情感。这看起来像是真理和心灵的对立,实在是要我们两者不可偏废。
    
5.纵观神的百姓的历史,敬拜一直都混合着新旧元素。在旧约中有许多诗歌,都取材于以色列历史中的早期材料;《启示录》中的诗歌,则是引用自《诗篇》和《以赛亚书》。而《以弗所书》5章19节和《歌罗西书》3章16节,同是鼓励我们要用“诗章、颂词、灵歌”——包含着新旧诗歌一来彼此教导、劝诫。这些经文使我们无须再纠结、争执于音乐的风格、形式,而是鼓励我们因信而广泛使用不同的音乐。神不受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一种音乐的限制。教会应当不凭自己的喜好,也不为了取悦他人,而是使用最好的音乐——不论新旧—去敬拜神,这才是敬拜音乐选用的重要准则。
 
 
《教材》2014年2期62--67页教牧工作, 2014年4月17日21:57扫描,2014年5月16日16:33审核校对。更多《教材》2014年第2期文章,欢迎点击基督教传媒http://www.jdjcm.com/wenzhai/482.html阅读。1404136655

「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,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。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,更当如此。(提前5:17)」

单渭祥

教拜赞美:“传统”、“现代”又要争?

微信扫码完成奉献

随手转发,您将成为本文第 位福音使者!